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入编期刊
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期刊

主管: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401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80/G4


当前位置: 首页>期刊目录>2016年>第17期>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男孩危机”

    发布时间:2016-10-28 浏览次数:71次

        【编者按】

         性别公平是人类社会最原始、最基本的平等诉求。性别公平作为衡量教育公平的指标之一,在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公平、性别是社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教育公平关乎男女两性的共同成长。如今,“女性优势”打破了以往男性优势的局面,扰乱了“男优女劣”的学习态势,颠覆了以往“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念,于是便有了“拯救男孩”的呼吁。本期特别策划从教育公平视角出发,探讨“男孩危机”现象。 

        随着女生学习逐渐优于男生并形成绝对优势时,打破了传统的“男优女劣”的思维框架,撼动了传统的性别认识,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从中小学到大学,“男孩危机”日趋严重。男孩落后乃至失败对个体和社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并且“男孩危机”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现象。“男孩危机”的表现是全方位的,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而加剧了所有危机对于男孩的伤害。

        一、“男孩危机”的表现

        尽管当前一些男性登上社会顶层或居于领导地位,但并不能掩盖男孩逐渐被弱化的事实。“男孩危机”的表现是全方位的,其中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和社会危机表现最为突出,最为引人关注。

        (一)学业危机

        随着对男孩问题的深入研究发现,在中小学阶段,男孩在学业上就已经开始掉队了,男孩在校园中逐渐被边缘化。二十年前,不管大学,还是小学,男孩在各个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男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理科成绩远远超过女生。但现在的校园已今非昔比,女生的成绩越来越抢眼,男生的成绩却越来越让人忧虑。男孩在校园里的失败已经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灵伤害。由于成绩不佳或者调皮捣蛋,男孩常常不受教师喜爱。这让他们感到泄气,难以建立对自己的信心,进而对学习、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也丧失兴趣。绝大多数这样的男孩可能在沉默中长大,他们软弱、缺乏自信、缺乏男子汉气概。最令人担心的是学业失败还常常是违法犯罪的起点。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的基本路径为:成绩跟不上――被教师和同学歧视――在学校边缘化――逃课逃学――接触不良青年甚至加入团伙――犯罪。由此可见,学业危机是男孩的第一危机。

        (二)心理危机

        一般人认为男性的情感应该是坚强的,但男孩在情绪、情感上比女孩更脆弱。研究表明,从婴儿时期起,男婴比女婴就更容易烦躁。日常生活中的一点点改变或者父母稍微严厉一些的口吻,都可能使小男孩变得更烦躁不安。儿童时期如此,到了青少年期,这种情感差异日趋加大,越来越多的男孩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情感反应更不敏感。男孩往往更容易情绪失控,用攻击或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男孩的心理危机,还表现在男孩具有更高的心理疾病发生率。众多心理学研究指出,男孩容易患各种疾病,除了抑郁和焦虑以外,男孩在绝大多数常见心理疾病上的发病率都高于女孩,其中,在青少年阶段最常见的心理病症有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且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

        (三)体质危机

        男子汉意味着力量,身体素质被看作为男孩或男性的本钱,但当前男孩的体质不容乐观。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曾用软、硬、笨、晕四个字来概括当代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肌肉越来越软,关节韧带越来越硬,小肌肉群不灵活,前庭器官发育不好,平衡能力不好。全国性的权威调查数据表明,男孩体质危机是举国性的危机。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在北京、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云南、重庆、甘肃、新疆14个省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并发布公告。总体结果表明: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尽管中国男孩比以前更高、更重,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指标上却连连下降。体质危机,使男孩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和勇气,韧性不足、意志不坚。

        (四)社会危机

        男孩的社会危机,不仅仅是指男孩的社会形象被负面的报道所包围,还包括男孩的众多社会问题。男孩是一个更容易卷入暴力和犯罪的群体。男孩有更高的攻击性和暴力倾向,极端暴力事件的肇事者往往都是男性。在未成年犯罪群体里面,男孩绝对算得上是主力军。研究证实,男孩对侵犯行为进行反击的可能性是女孩的两倍。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资料显示,不管是身体攻击,还是言语攻击,男孩的平均水平都高于女孩。有关研究以青少年犯罪作为攻击性的指标考察了男女儿童的性别差异,发现男孩因暴力犯罪而被逮捕的人数是女孩的5倍。

        二、“男孩危机”的成因

        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症结所在,错误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流行文化等都是造成“男孩危机”的重要因素,使他们陷入成长的泥潭而难以自拔!

        (一)学校教育

        现行的教育制度对于“男孩危机”负有第一责任。现行教育制度是一种工业化的教育制度,它往往漠视性别差异的存在,忽视了男孩不同于女孩的特点,甚至把这种特点当作缺点来看待,从而阻碍了男孩的发展。现代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在教育和教学的多个层面对男孩都有伤害,如教学内容忽视男孩的优势领域,教学方式与男孩的学习方式不匹配,教学评价机制更使男孩甘拜下风。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却常常漠视男孩和女孩的差异,教师往往更喜欢那些听话的学生,而男孩由于天生叛逆心理较强,往往被教师看作为不服从管教,被教师从好学生的名单中去掉。现代学校被深深地烙上了工业化的印记,学校教育用这种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学生被相同的教育模式和规范教育成同一类型的人。在这样的学校教育下,学校几乎否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其他途径。教育对学生来说,越来越成为一种被强迫从事的艰苦劳动,而不是充满乐趣的身体和心智成长过程。可以说,现代学校教育已经偏离了它的核心目标。因此,“男孩危机”不仅仅是男孩教育的危机,而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危机。

        (二)家庭教育

        父母对“男孩危机”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太多的父亲在男孩的教育中缺席,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受限于严父的性别偏见而放弃了为父的责任。父教缺失对男孩最常见的影响就是“父爱缺乏综合症”,患有此症的男孩主要特点有:过分怕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严重的还可能上学逃课、早恋、偷盗、甚至喜好使用暴力。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仍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使父亲对养育孩子的事情敬而远之,漠不关心。社会的工作结构和政策制度也在强化父母角色的差异,将教育孩子的职责指向母亲,使父亲对孩子教育投入的时间相对减少。传统的“严父”刻板印象也降低了父亲对孩子表达关爱的意愿和能力。因此,我们看到远离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个别父亲的选择,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此外,父母的溺爱对男孩的伤害更大。溺爱实际上是一种软暴力,是一种失去理智的行为。溺爱是在爱的名义下行自私之实,男孩所受到的伤害往往比女孩更多,因为男孩的天性更脆弱、更叛逆、更不愿被束缚,社会又要求他们必须成为勇敢、刚强、独立、负责、有爱心的男子汉,而溺爱足以摧毁其中任何一种品质,使培养男子汉的理想成为泡影。

        (三)流行文化

        人类性别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男孩也不例外。尤其是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它对男孩性格的形成、气质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男孩危机”,也可以说是流行文化的危机。近几年盛行的选秀文化、中性化文化对“男孩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文化危机的背后,是对某些性别理论的误读,更深层次则是性别哲学出了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钢等人认为,以政治学意义的平等观念取代了教育学意义上的平等观念,从而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男女生之间的界限变得比较模糊,加之其它因素,最终造成了对男生发展权利的部分剥夺和发展机会方面的不平等。正是由于人为忽视了自然的性别差异,所以,我们往往关注女孩的平等受教育权,而无意之中忽视了男孩,男孩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群体,其危机不断恶化而不为人所关注。

        三、教育公平视野下拯救“男孩危机”的途径

        “男孩危机”的事实让国内的教育学者感到震惊,更感忧虑。拯救“男孩危机”需要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政策三方面入手,形成一股合力,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一)尊重性别差异,实施平等教育

        教师要勇于打破既定的“好学生”模式,不要把听话、守纪律作为好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还要重新发现男孩,尝试站在男孩的角度,去了解他们,去欣赏他们的不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了性别差异的存在及其影响。现在,是我们重新审视并改变对性别差异看法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环境和教育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塑造一个人的社会性别,但这种塑造不是无限制的,我们应该尊重这些与生俱来的性别差异。当前应试教育倾向依然突出的情况下,男孩的优点常常被忽视,考试几乎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思考、重求同轻求异、重重复轻发现,这些都更适合女生特长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考试中增多一些动手的、操作的、推理的、想象力的内容,使考试形式更加多元、更加灵活,就会有更多男孩的特点与优势在校园中得到展现和认可,就可以帮助更多的男孩找回自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有原则的关爱男孩,发挥父爱的引导作用

        母亲不能单纯依靠母爱本能去培养男孩,需要更高层次的智慧引导。男孩和女孩一样,同样需要足够的关爱。心理学的依恋理论特别强调,母爱所提供的心理安全感是个体探索的条件与保障。充分的母爱会让男孩感到安全,充分的母爱是男孩心理避险的“安全岛”。男孩只有在心理上感觉到他是安全的,他才会敢于冒险和探索。毫无疑问,男孩需要母亲足够的关爱,但关爱应当是理性的,毫无节制的关爱就会演变为溺爱,而溺爱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溺爱而导致的悲剧数不胜数。有原则的关爱才是真正的母爱,严慈相济的关爱才是真正的母爱。同时,父亲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父亲在塑造男孩的男子汉气质方面具有比母亲更重要的作用。现在许多男孩,甚至成年男性之所以缺乏阳刚之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亲在他们的生活中缺席,他们缺少可资模渀的男性形象。母亲应该想办法让父亲回到男孩的生活中来,让父亲成为教养男孩的“合作伙伴”,发挥他独特的价值和影响。

        (三)重视“男孩危机”,提高男教师比例

        男孩和女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一样的,拯救男孩并不会危及到女孩的利益,在保证女孩,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女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男孩在各方面的危机表现,特别是男孩的学业危机。我们要把解决女孩受教育平等权与“男孩危机”等同视之,不可偏废,更不能顾此失彼。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男孩危机”的现象,深刻认识“男孩危机”所带来的诸多危害,提升“男孩危机”的问题层次。其次,切实提高男教师比例。在舆论引导上,要提高教师的地位,要营造有利于男性进入中小学教师行业的良好的社会氛围,要让全社会认识到男教师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总之,“男孩危机”是中国教育的难题。当下的不良的教育文化和环境,就象是一个无形的笼子,把男孩捆绑其中,只能在有限的空间活动,而不能有丝毫的超越和犯规,锁住了与生俱来的粗犷、个性,他们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其身心发展,人格发展,创造力发展,个性发展,受到极大抑制。因此,教育者应该重点帮助男孩减轻格格不入的感觉,重视男孩的感情世界,研究更符合男孩发育特点的学习新方法,实现教育公平。